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答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三问”



答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三问”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冯建军

1935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在南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提出了三个振聋发聩的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伴随着“是”“爱”“愿意”师生发自内心的呼喊,极大地点燃了师生的爱国情,激发了师生的报国志,使师生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斗争之中。

这三个问题,不仅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需要一代一代问下去、一代一代答下去。

——增强国家认同,答好“你是中国人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自己的名字,一个是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前者是父母给予的,后者是国家给予的。我们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国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增强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中国,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熟知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在抗日战争中,老师教雨来牢记的两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今天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没有经历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考验,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斗争,人生阅历很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比以往更加注重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引导他们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把国家认同、传统文化认同与社会主义认同结合起来,把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国家认同,为爱国主义筑牢理性之基。

——培育爱国之情,答好“你爱中国吗”?

有的人,身为中国人,但可能是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中国只是他无法改变的“符号”,并非真正的“认同”。

真正的国家认同,不仅是理性的,更是情感的,有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的爱,这就是爱国之情。爱国之情,不是先验的、盲目的,它建立在对国家充分认识基础上。知之深,爱之切。爱国之情,以国家认同为基础,国家认同同样需要爱国之情的融入。

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看着一个个场景,听着一个个故事,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爱国之情不是强加的,要以情育情、以情化人、以情感人,才能使理性认同顺畅抵达和进入人的心灵。培育爱国之情,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种社会氛围,使青少年一代在浓郁的文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和增进爱国情感。

——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答好“你愿意中国好吗”?

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好”。因为我们深深感觉到,只有国家好,我们在国际上才会有尊严,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才会有地位。

国家不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在国家中,是国家的主人。我们每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强盛,国家的强盛也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贡献。所以,爱国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情感上,必须砥砺强国之志,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实践报国之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引导青少年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的志向,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掌握建设国家的本领,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今天的青少年一代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们必须拥有爱国情怀。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成为青少年一代的坚定信念、深厚情感和自觉行动。

来源2020年第18期《人民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