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坚守初心 面向未来



坚守初心  面向未来

——参加第三届全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峰论坛暨“后疫情时代”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建设研讨会研修汇报和感悟

李坤

2020年12月4日,满怀学习的激情,携着交流的热情,在段升群主任的带领下,我和刘兰英老师一行三人奔赴六朝古都——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峰论坛暨“后疫情时代”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建设研讨会,由此开启了高端研学之旅。

本次论坛以“理念引领”“经验介绍”“文化沙龙”“专题研讨”“微型报告”“专家解惑”等丰富形式,旨在推动全国名师工作室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工作室主持人的全面素养。

12月5日,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理事长、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院长、书记朱孝忠致开幕词,并明确了工作室的属性和使命,介绍如何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之后,由六位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工作室主持人蒋守成、李宝玉、谭文淼、潘建明、芦苇、关景双分别做专题报告。六个专题报告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温度。

朱孝忠院长在《浅谈名师工作室建设定位与路径》中指出:名师工作室不是教研组,不是课题组,不是项目组;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既要贴着地面行走,又要在云端上舞蹈。

蒋守成老师在《名师工作室做什么怎么做》中谈到,名师工作室要引领一个团队,辐射一个区域,带动一门学科。

李宝玉老师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发展标准、支持人达标路径、主持人角色定位与延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潘建明老师是“自觉教育”的倡导者,他在《名师工作室深度发展策略分析》中谈到,工作室深度发展关键是“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并进一步提出了深度发展的“八抓”:抓理论学习、抓集体备课、抓教材培训、抓课题研究、抓课例研究、抓教学反思、抓总结提炼,抓研修主题的身心发展素养,促进学员自我提升。

芦苇老师在报告中梳理了名师工作室的定位、发展瓶颈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借助苏东坡的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阐明了当今课堂教学的痛点,并指出解决对策“课程视域:教学之术回归学科之道”。

关景双老师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研修与素养》中分享了“师之蕴”的核心经验:主题式课例研修行动。关老师指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要具备五种能力:团队目标的提炼与引领能力、研修计划的策划与行动能力、学科理解的概括与指导能力、课例教学的洞察与筛选能力、经验方法的迁移和辐射能力。

谭文淼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主体觉醒,积极行动,勇毅前行,贫困地区的草根工作室也能“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谭老师朴实无华,蔼然可亲。他说的“一个人优秀只不过是不悔人生,带领一群人优秀才是卓越人生”也成了本次论坛的金句。

总之,各位专家的报告既有深厚的理论,又有鲜活的案例,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使我受益匪浅。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二位工作主持人代表的经验分享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对我触动最深的是程红兵老师的报告,他作为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顾问、特级校长,为大家做了《未来的课程建设》的专题报告。“未来什么样?未来我们什么样?未来我们的孩子什么样?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现在想来都觉得振聋发聩。他指出,面向未来,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教育和目标,在信息社会里,呈碎片化的堆积状态的知识不再是力量,怎么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形成一个系统、一种结构,这种知识能够汇集并编码,这样才能形成知识智慧的力量。

程老师对于新知识的重新定义给我很大的冲击,我们不能预测到未来,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未来,尤其是作为老师的我们,肩负教育面向未来的学生,我们在这样的问题上更需要思考。正如学科素养时代强调知识的结构性、整合性,学生不仅是学习知识而是通过学习的过程增长智慧。

面向未来,教育目标应具有超越性。从未来的视角,从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高度确定教育目标,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面向未来,要着眼于品格培养。要注重发挥各学科内容和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价值,创新德育内容、载体、方式和方法,增强德育的思辨、体验与践行环节,以提高教育实效。面向未来,要着眼于能力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和掌握信息的能力比学习学科知识更有价值。教育应该从重视知识体系转向重视能力体系。面向未来,尤其要关心学生的未来发展。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为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学校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所以实验学子步入大学后往往都有一个可持续的良好发展。

此次研修之旅,每一次的聆听都是一场思想的洗礼;每一次交流都是一场智慧的碰撞;每一次反思都是自悟的提升。我将坚守初心面向未来